百香果
民國101年,種植7株百香果,搭建35坪棚架讓它們攀爬,一年後,成群結隊百香果實懸掛棚架上,父親撿拾掉落果實分送親朋好友,這些「夭壽好吃」的百香果竟然成為公共話題。我想這些「夭壽好吃」的百香果除了有機摘種的原因外,「在叢紅」也是因素之一,許多水果顧及賣相,總在七、八分熟採收,它們永遠缺少「在叢紅」原味,只有親自種植水果才能品嚐這種原味,或許,有錢人可以買到美的,農夫卻能享受好的。
百香果原產於巴西。時鐘花冠宛如耶穌受難十字架的模樣,故稱「受難果」。日據時期引入台灣,民國64年,農試所將本土紫色種與中南美洲黃色種進行雜交,育出可藉蜂蝶授粉的雜交種,果皮紫紅色,果粒大,多汁,香味濃郁,酸度低,稱之「台農一號百香果」目前台灣百香果的主要品種。
台農一號百香果的種子自行播種繁殖,容易產生隔代變異,因此市面販賣百香果種苗都以嫁接為主。近十年來,冷飲市場消費激增,百香果汁一枝獨秀,百香果已成為重要經濟作物。
台農一號為常綠多年生藤本植物,以播種、嫁接方式繁殖。性喜高溫,耐旱,全日照。花冠圓形,副冠柱頭呈三裂外翻,花狀似像時鐘,又稱「時計果」果實成熟後自然掉落,再置放數日,此時風味最佳。百香果氣味近似鳳梨、香蕉、檸檬、草莓、石榴、桃子等多種水果的綜合味道,故稱「百香果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