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

綠建築概念(二)

  綠化
綠化可提供多樣性生物棲息的環境,樹葉可吸收二氧化碳轉換成氧氣,改善空氣品質,同時,花卉植物帶給人類身心愉悅,進而達成園藝治療的效果。
吸引多樣性生物前來棲息,首先考慮綠化的品質,多樣化的植物才能足夠引誘多樣性生物前來棲息,除了考慮綠化量,更應了解生物生活的特性,因此規劃綠化空間需了解各種植物的特性、差異性,以達到誘鳥、誘蝶的效果。
金露花、馬櫻丹是蝴蝶的蜜源,龍眼花是蜜蜂的最愛,枷苳與狀元紅的果實是鳥類餐點,黃瑾、梨、桑樹、大葉欖仁的嫩葉是昆蟲的主食,只有多樣性、差異化的植物才能營造完整自然生態。

金露花是蝴蝶最佳的蜜源
植栽面積愈大,吸收空氣二氧化碳量愈多,樹葉愈茂盛,進行光合作用能力愈強,一般沽算,每平方公尺面積大、小橋木的綠地,從小樹苗生長開始,經過40年成長,大約可吸收600-1200Kg二氧化碳。

民國102年,流蘇花園綠樹成林
基地保水
現代的都會區高密度開發,少保留綠地公園,無知的政府官員不斷提升建蔽率法規,減少綠化空間,如此降低雨水滲透與貯存的能力,天然雨水經由馬路匯集至人工河床,直接流入大海,從未加以利用天然資源。
台灣屬於狹長海島地形,高山林立中央山脈,山地與大海距離甚短,每當雨季來臨,高山雨水瞬間直奔大海,平白浪費自然資源。雨水來自大自然,本是上帝的恩賜,建築基地應該有保水、貯水設備,平時用於澆花、灌溉、循環水等用途,這是節源的基本措施。
 

綠地供給雨水滲透


日常節能
台灣地處於亞熱帶區域,在冬季平地未觸及下雪程度,房屋結構不需考慮保溫設備;反觀,寒帶國家為了防冬需使用大量能源保暖。台灣夏季是能源消耗的高峰,大部分能源消耗來自室內冷空調設備,為了降低室溫及減少能源耗損,建築物的方位與建材的品質在建造之初就應事先規劃。
台灣秋冬兩季來自大陸東北季風,溫度下降至10-25C,夏季微量東南季風,溫度高達30-37C,一般而言,建築方位南北向優於東西向,尤其西向的房屋面對夏季西曬的陽光,即便使用不透光窗簾依然無法避免日光輻射之苦。
鋼筋、水泥、磚塊都具有吸取能量的特性,夏季吸取太陽能,冬季吸收冷風,經由傳導作用將冷熱能量轉移至室內,產生夏熱冬冷的現象。早期房舍「土角厝」就是綠建築,泥土牆壁屬於低傳導力,屋內具有夏涼冬暖的效果。

早期農村的「土角厝」就是綠建築
當然現代建材不再使用泥土,為了避免太陽光輻射與傳導,輕鋼構屋體在牆壁夾層置入隔熱材料,杜絕冷熱能量進入,除此以外,牆壁預留通氣孔,藉由抽風設備或空氣對流將熱氣排出屋外,降低室內溫度,減少冷氣空調的使用率。
倘若酷熱夏季致使室內溫度太高,難以克服熱浪來襲,不得不需使用冷氣空調設備,應採用低能源耗損的變頻馬達,淘汰高能量耗損的直流馬達;同樣地,其他的家電設備也可以採用變瀕馬達,減少電費支出,節省能源損耗。
建造房子應事先考慮室內通風性與良好視線,以降低照明電量,至於照明燈泡採用電力耗損少的LED燈泡,取代高耗費的白識燈泡。
太陽能熱水器使用原理是收集太陽輻射能量,經熱交換作用將冷水轉換成熱水,可節省不少電量;同樣地,太陽光直接照射光電半導體薄片,瞬間輸出電壓及電流,此電池稱之「太陽能電池」(Solar Cell)。這兩項能源取自大自然,減少人工發電的費用與資源。
 

大型落地窗可增加室內亮度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