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

綠建築概念(四)

水資源
       世界缺水的區域大都屬於貧窮落後的地區,沒有水資源自然少有生物居住,翻閱人類文明史幾乎與水源流域有關,古今中外皆是如此。
抽取地下水容易造成地層下陷,海水淡化費用偏高,雨水是上帝贈予的禮物,這項禮物卻得不到台灣人的珍惜,也就是說,台灣沒有善加利用水資源,位處歐洲的奧地利充分利用水資源進行發電與灌溉,同樣是山川林立的台灣,卻成為土石流專區,相較之下,足以看出執政者的遠見與智慧。
        一般住宅用水量以衛浴廁所最大量,佔總用水量五成左右,大便器沖水量約七公升,站立式小便器用水量約0.7公升,淋浴式每次用水量約70公升,泡澡式每次用水量約150公升。市面上販售的省水馬桶、省水水龍頭、省水蓮蓬頭與省水洗衣機,都可以達成節約用水的目的,但是,最主要節約用水還是落在個人的生活習慣。
小池塘可收集雨水

屋頂 雨水收藏地下水庫,供應灌溉



污水與垃圾改善
       生活污水大多來自廚房、浴室及洗衣等廢水,依建築法規將廚房與浴室廢水接管排入污水處理系統,洗衣廢水則導入雨水系統,但是洗潔劑容易造成環境污染,因此,建築設計應將三項生活污水全部導入汙水處理系統。
       以往未實施垃圾分類,每人每天製造1.44公斤垃圾量,當時台灣地方政府猛蓋焚化爐,同時製造大量二氧化碳。自從實施垃圾分類之後,每人每天垃圾量遽降為0.79公斤,降幅近五成,焚化爐使用率大幅度下降,馬上降低二氧化碳污染量,可見垃圾減廢需要個人親身勵行。
       一般家庭垃圾中約含1/3有機質,有機質垃圾可回收再製成有機肥料,有機肥料可幫助蔬果與植物生長,達成綠化且降低二氧化碳排放,一舉數得。
       有機農業是永續自然循環的原則,紐西蘭、古巴皆是有機農業大國,他們奉行有機農業政策,保有優質土地資源,人民幸福指數高;反觀,台灣政府一味地追求工業產值,製造大量污染源,抹殺人民健康,縱然有全民健保,又豈能帶給人民身心健康?
土地污染非一朝一夕造成的,想要恢復健康的土壤非一蹴可得,唯有個人親身勵行垃圾減廢,慢慢地,讓台灣這塊土地再度恢復生命,傳遞給下一代子孫

 
結語


       台灣地小人多,幾十來年,政府不斷追求工業成長,美化GDP數字,多數良田已成一棟棟鐵皮屋,農業與農民置身於政府的口號治國,美其名是保護政策,實際上,擁有土地者以「田橋」自居,不願再當農夫,多數人已經不懂農耕,無土地者欲取得土地耕種卻難上加難,老農逐漸凋零,良田早成買賣商品。
       近年來,中央政府配合地方政府,四處劃分科學園區與都市重劃區,官商勾結,搶奪民地,這種現象遍及台灣各地。在生育率逐年下降,投資意願逐年降低,這些徵收的土地卻成為財團養地的對象,然而,政府坐視不管,竟而成為財團幫兇。
       美國是高科技國家,它真正的實力是掌控全世界的糧倉,台灣日常所需黃豆、小麥、玉米、飼料等民生物質全數仰賴進口,全球人口逐年增加,有朝一日,我們必須與全世界爭奪糧食,「以農立國」的精神消失待盡,徒留口號而已,這是台灣未來隱憂。
       台 灣四季如春,風調雨順,四面環海,高山林立,宛如一座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的寶庫,倘若展現「小而美」特色,政府與民間長期投入與規劃,逐步朝往精緻農業、 休閒農業、養殖農業、花卉農業、觀光農業方面發展,只要地盡其利,依舊可以發揮自身特色,一味地工業投資賺取微薄加工利潤,進而換取進口糧食,這種捨本逐 末的國家政策早應反省。
    「有土斯有財」,這個「財」不應該是指土地的價格,而是這塊土地能夠生產的產品。人類只不過是這塊土地的過客,人們取得這塊土地的利益更是短暫,善待這塊土地,留給後人一條生路,這應是我們這群過客應該醒思的題目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